作為一種衍生發(fā)展出來的新型綜合金融產品,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將不同貨幣的利率、匯率等因素嵌入傳統的貿易融資產品。借助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商業(yè)銀行既可幫助客戶滿足融資需求、獲得財務效益,又能滿足客戶規(guī)避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以及國家風險的需求。而近幾年來,人民幣升值、境外外匯資金的逐利需求以及美元利率水平較低等因素,更是為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縱觀貿易融資衍生產品的發(fā)展軌跡,不難發(fā)現其正經歷著由進口型融資向出口型融資延伸的進程。其中,無風險套利型融資產品因其具有充足的還款來源,可幫助銀行有效規(guī)避信用風險,同時又能給客戶帶來額外收益,因而比敞口風險型貿易融資產品更受追捧。然而,無風險套利型融資產品并非真的天衣無縫、毫無風險。
進口型無風險套利
在進口型無風險套利貿易融資衍生產品中,進口商在進口付匯時以全額人民幣保證金或人民幣存單作為質押,向銀行申請一定期限內的進口信用證押匯、進口代收押匯或進口T/T融資,通過敘做同樣期限的遠期美元售匯以及通過利率掉期、貨幣互換和結構性理財等組合,到期后企業(yè)再用質押在銀行的人民幣資金購匯償還銀行融資款項。
案例一:某公司在未來3個月將進口生產設備,結算方式為T/T。假設客戶有1000萬歐元貿易項下T/T對外付匯,銀行為客戶提供了三種選擇方案,具體如下。
方案一:客戶在當天以EUR/CNY8.3310即期價格購入歐元并對外付出,共支出8331萬元人民幣
方案二:人民幣定期存款+貿易融資或海外代付+遠期售匯
①客戶將等值1000萬歐元的人民幣存入銀行,即期購匯價格為8.3310,得83,310,000.00元人民幣;
②將上述人民幣存入客戶保證金賬戶,人民幣3個月期定期利率為3.10%,則到期人民幣保證金本息:83,310,000.00×(1+3.10%×3/12)=83,955,652.50(元人民幣);
③銀行為客戶辦理3個月歐元貿易融資或海外代付,融資利率為3.03%,到期客戶需歸還銀行的本息:10,000,000×(1+3.03%×90/360)=10,075,750.00(歐元);
④將歐元到期本息和辦理3個月期遠期售匯業(yè)務,鎖定到期收到的歐元還款成本,3個月期歐元遠期售匯匯率為8.3292,則到期需支出:10,075,750.00×8.3292=83,922,936.90(元人民幣);
⑤盈虧分析:客戶通過辦理“無風險”融資產品,產品到期額外收益:83,955,652.50-83,922,936.90=32,715.60(元人民幣)。這一收益即為無風險額外收益,且在客戶辦理當天即可鎖定到期時的收益。
方案三:人民幣定期存款+貿易融資或海外代付+即期套匯+遠期售匯
①客戶將1000萬歐元的等值人民幣存入銀行,即期購匯價格為8.331,即83,310,000.00元人民幣;
②將上述人民幣存入客戶保證金賬戶,人民幣3個月期定期利率為3.10%,則到期人民幣保證金本息為83,955,652.50元人民幣;
③銀行在外匯交易市場進行即期歐元/美元套匯(價格為1.3150),賣出1000萬歐元買入1315萬美元,同時將買入的美元提供給客戶,為其辦理3個月期美元貿易融資,融資利率為2.67575%(3MLIBOR0.47575%+2.2%),到期客戶需歸還銀行的本息為13,239,920.07美元;
④將美元到期本息和辦理3個月期遠期售匯業(yè)務,鎖定到期收到的美元還款成本,3個月期美元遠期售匯匯率為6.3190,則到期需支出83,663,054.89元人民幣;
⑤盈虧分析:企業(yè)在付匯當天選擇做“方案三”所獲得的額外收益為83,955,652.50-83,663,054.89=292,597.61元人民幣,遠高于“方案二”帶來的收益。此方案最終收益有三個決定因素:美元融資利率(libor)低于歐元融資利率、美元遠期升水幅度低于歐元遠期升水幅度以及即期的歐元/美元套匯價格。
以上方案中,若企業(yè)在銀行敘做人民幣結構性理財替代定期存款,則可獲得較高保證金存款利息,收益將會更多。
出口型無風險套利
在即期人民幣市場上,人民幣升值勢頭進入2012年后有所放緩,轉為呈區(qū)間波動態(tài)勢;在遠期人民幣市場上,境內外遠期人民幣一度出現較為明顯的貶值預期。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即期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區(qū)間擴大,當人民幣出現貶值走勢且預期貶值加大,即美元兌人民幣遠期結匯價格與即期結匯價格之間存在一定的獲利空間時,出口企業(yè)希望通過推遲結匯出口收匯資金,獲取人民幣貶值帶來的收益。針對人民幣匯率這一走勢,商業(yè)銀行推出了出口型無風險套利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即出口企業(yè)以其出口收匯項下未結匯美元作為全額保證金或存單質押給銀行,銀行向客戶發(fā)放一筆人民幣出口貿易融資,同時敘做同樣期限的遠期美元結匯交易,融資到期時,客戶用質押給銀行的美元保證金或定期存單進行遠期結匯交割,償還銀行出口貿易融資款項。
案例二:某公司近日有一筆出口收匯,結算方式為L/C。銀行1年期外幣定期存款利率為3%,人民幣融資年利率為3.09%;即期結匯價為6.1670,1年期遠期結匯價6.2012。客戶持有金額100萬美元結匯款欲進行即期結匯,按當日即期結匯價6.1670,客戶當天結匯可兌換人民幣100×6.1670=616.7(萬元)。如客戶敘做該產品組合,則
①將原本用于結匯的外幣以外幣存單的方式質押銀行,客戶可獲得1年期外幣定期存款利息為100×3%=3(萬美元);
②客戶同時與銀行簽訂1年期的遠期結匯協議,鎖定1年后外幣存款本息結成人民幣款項,鎖定1年期遠期結匯匯率為6.2012;
③銀行向客戶以即期結匯價發(fā)放一筆出口貿易融資,融資幣種為人民幣。則客戶需支付1年期人民幣融資利息:616.7×3.09%×365/360=19.32(萬元);
④融資到期日,客戶以質押在銀行的外幣存款和利息以鎖定的結匯價進行交割,償還銀行人民幣出口貿易融資本息,即交割后可獲得人民幣:(100+3)×6.2012=638.72(萬元);扣除融資本金和利息616.7+19.32=636.02(萬元)后,客戶可獲人民幣(100+3)×6.2012-636.02=2.70(萬元);
⑤綜上,客戶敘做該產品組合后,可獲得收益2.70萬元。
風險隱患
無風險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因其鎖定成本、收益固定,對于支持進出口企業(yè)發(fā)展、提高微觀經濟活力等都具有獨特的作用。然而,商業(yè)銀行若不能以實需的原則審慎應用該類產品,則易產生超乎想象的負面影響。
加大商業(yè)銀行的政策風險。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衍生產品對銀行來說,由于有存款質押,資金安全得以保障。但銀行仍不能忽視潛在的政策風險,尤其是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例如,近段時間以來,部分進出口企業(yè)受利益驅動,虛構貿易背景,運用銀行遠期貿易融資或理財產品,實現本外幣利差和匯差通吃,造成短期內資金大規(guī)模流動。在某些情況下,甚至不排除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出于業(yè)績考慮,幫助企業(yè)進行虛假交易。
造成銀行操作風險的隱患。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業(yè)務操作流程復雜,涉及眾多客戶,業(yè)務品種多樣,明顯增加了銀行風險管理的難度。當企業(yè)用作質押的保證金或存單資金來源不合法時,法院有可能依法對保證金進行凍結、扣劃,導致銀行喪失對保證金的優(yōu)先受償權,給銀行信貸資產造成不良影響。并且,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衍生產品需要銀行工作人員對利率、即期遠期匯率套算、掉期交易等進行精確計算,其技術性和復雜性遠高于傳統授信業(yè)務,對人員素質和責任意識要求較高。
擾亂匯率波動的正常軌跡。由于遠期結售匯業(yè)務可以事先約定在將來某日向銀行辦理結匯或售匯業(yè)務的匯率,所以對未來一段時間有收、付外匯業(yè)務的客戶來說,其可以起到防范匯率風險、進行貨幣保值的作用。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貿易融資企業(yè)對無風險套利融資產品樂此不疲,目的是想憑借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通過海外代付和遠期購匯產品的組合,獲取匯差收益。其行為已脫離了通過遠期結售匯來鎖定交易成本的本意,導致人民幣遠期市場的供求矛盾加劇,人民幣單邊升值或貶值的預期更加強烈,擾亂了匯率波動的正常軌跡,對實體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沖擊。
擾亂國內利率市場。由于目前國內外市場存在較大的利率差異空間,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衍生產品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境外資金的需求。目前,國內企業(yè)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間接融資的成本大約在2.5%到4%之間,國內1年期美元貸款利率基本在3.5%以下,國內1年期人民幣貸款利率通常在6%到6.6%之間,本外幣貸款利差近3個百分點,對某些信用級別較高的企業(yè),其本外幣貸款利差甚至可達3.5個百分點。由此看來,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衍生產品擾亂了國內利率市場,削弱了宏觀調控的作用。
觸發(fā)境內外資金異常流動。雖然理論上貿易信貸及貿易融資以真實的進出口貿易交易為背景,但有跡象顯示,由于部分銀行對無風險套利型貿易融資政策把握不嚴,貿易背景真實性判斷失誤,已經造成一些資金借道虛假貿易背景流入境內。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4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長66%,處于較高的增長區(qū)間。2013年3月份,內地對香港出口的增長達92.9%,創(chuàng)造了自1995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亮麗數據的背后,卻是一些企業(yè)利用貿易進行造假。一些外貿出口企業(yè)偽造出口騙取境外低成本貸款,以期入境套取匯率和利率差價,或用來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產品獲取收益。跨境資金的異常流入導致國內流動性出現過剩,增加國內政策調控的難度,甚至對國內市場的金融安全構成威脅。
風險防控
銀行應提高執(zhí)行外匯管理規(guī)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銀行應強化責任意識,嚴格按監(jiān)管機構的要求開展業(yè)務,嚴格做好結售匯頭寸管理,不應幫助客戶避開外匯管理規(guī)定,保持貿易融資合理增長。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戶”原則,加強對虛假貿易背景等的甄別,對企業(yè)提交單證的真實性和貿易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核,向企業(yè)提供的貿易融資規(guī)模應與其實際生產經營需求匹配。采取必要措施對企業(yè)貿易融資的資金使用進行跟蹤管理,確保其用于生產經營。主動報告可疑交易并積極采取措施防止異??缇迟Y金流入。
處理好社會整體利益與銀行個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銀行拓展業(yè)務應強化自我約束的責任意識,加強對業(yè)務部門和分支機構的指導與督查,培養(yǎng)操作人員的從業(yè)能力和良好的警惕性,防止操作風險。要加強監(jiān)督,防止業(yè)務人員在利益的唆使下故意違規(guī)。要積極發(fā)揮政策傳導作用,正面引導市場預期,及時告知企業(yè)貨物貿易收支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貿易基礎,提示企業(yè)履行與貨物貿易收支相關的報告義務。
同時,外匯局作為監(jiān)管部門,應強化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分類管理,及時對資金流與貨物流嚴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較大的企業(yè)發(fā)送風險提示函。企業(yè)未及時說明情況或不能提供證明材料并做出合理解釋的,外匯局應依據《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規(guī)定,將其列入預警名單,實施嚴格監(jiān)管。同時應高度重視異常資金流入風險,嚴格衍生產品備案制,強化監(jiān)測分析與窗口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