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化與生活模式轉變加劇代謝性疾病負擔
工業(yè)化與生活模式轉變導致代謝性疾病激增,預計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7.84億,其并發(fā)癥糖尿病腎?。―KD)作為慢性腎病主因,通過高血糖驅動的代謝紊亂使終末期腎衰竭風險增10倍,并占全球慢性腎病病例的25%-40%,構成重大健康威脅。
飲食模式的西化以高糖、高脂、低纖維為特征,顯著重塑了人類腸道菌群結構,導致微生物多樣性銳減及功能失衡。這種生態(tài)紊亂通過多重機制加劇代謝性疾病風險:菌群代謝產物譜改變可誘發(fā)胰島素抵抗,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引發(fā)內毒素移位,慢性低度炎癥反應持續(xù)損傷胰腺β細胞及腎臟組織。值得注意的是,發(fā)展中國家群體因膳食纖維攝入量較高,其腸道菌群多樣性及短鏈脂肪酸(SCFAs)產生菌豐度普遍優(yōu)于發(fā)達國家,這與其較低的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存在顯著關聯(lián)。
疣微菌門核心成員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因其獨特的生態(tài)調節(jié)功能脫穎而出。作為健康腸道黏膜的“守門菌”,AKK通過降解黏蛋白產生SCFAs,不僅為腸上皮細胞提供能量底物,更經FFAR2/3受體信號通路激活調節(jié)性T細胞(Treg),構建腸道免疫穩(wěn)態(tài)。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AKK豐度與肥胖、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顯著負相關,而補充該菌可顯著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島素敏感性(HOMA-IR降低27%)、降低血漿總膽固醇(降幅達15%),并恢復腸道屏障完整性。這種“菌群-代謝物-宿主”的交互作用網(wǎng)絡,使AKK成為干預代謝性疾病及糖尿病腎?。―N)的理想靶點,其通過調節(jié)腸道生態(tài)平衡阻斷代謝綜合征-慢性腎病惡性循環(huán)的潛力亟待深入挖掘。
南昌大學研究:AKK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糖尿病腎病機制
南昌大學聶少平團隊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將六周齡SPF級雄性C57BL/6(Lepr)wt/wt野生型小鼠與BKS-Leprem2Cd479db/Gpt(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分為三組,在嚴格控制的飼養(yǎng)條件下(12小時光照-黑暗循環(huán),濕度50±10%,溫度23±2°C),對野生型對照組(n=10)和db/db模型組(n=12)給予溶劑,而對AKK干預組(n=11)每日灌胃1.0×109 CFU AKK懸液(AKK為善恩康自主研發(fā)的AKK PROBIO菌,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955),持續(xù)8周。研究監(jiān)測了小鼠的代謝指標(體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腎功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氧化應激與炎癥指標(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炎癥因子表達),并分析了腸道菌群變化。
AKK改善葡萄糖代謝與血脂異常
本研究對db/db糖尿病小鼠實施了為期8周的AKK菌口服干預,并每兩周監(jiān)測代謝指標變化。結果顯示,隨著治療周期延長,AKK干預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呈現(xiàn)漸進式下降趨勢,至干預結束時較模型組顯著降低(p<0.0001),表明AKK具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降糖作用。盡管葡萄糖耐量試驗(GTT)結果未達統(tǒng)計學顯著性(p=0.098),但曲線趨勢顯示AKK干預可輕微改善葡萄糖代謝能力。
在治療后測量了小鼠的血脂水平。AKK顯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F (2,21) = 195.8, p < 0.0001)、總膽固醇(TC)(F (2,21) = 73.71, p < 0.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F (2,21) = 331.9, p < 0.0001),并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F (2,21) = 125.6)。
AKK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
本研究通過建立DKD模型,證實db/db小鼠的腎功能指標顯著異常:與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血尿素氮(BUN,F(xiàn)(2,21)=69.78,p<0.0001)、血清肌酐(F(2,21)=180.4,p<0.0001)及尿白蛋白(F(2,21)=605.7,p<0.0001)水平均大幅升高,明確提示腎臟損傷。經8周AKK干預后,上述指標均顯著改善,表明AKK治療可有效逆轉DKD相關的腎功能異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評估微量白蛋白尿的核心診斷指標,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在模型組中呈現(xiàn)極端升高(F(2,21)=249.6,p<0.0001),而AKK干預使其水平顯著回落……
AKK緩解腎臟氧化應激損傷
本研究表明AKK治療顯著DKD小鼠腎臟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與野生型小鼠相比,db/db模型組小鼠腎臟中丙二醛(MDA,反映脂質過氧化水平)含量顯著升高,而AKK干預后MDA水平顯著降低(F(2,21)=23.01, p<0.0001, AKK組vs模型組p<0.01)。同時,模型組小鼠腎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較野生型顯著下降,但AKK治療顯著恢復了這三種關鍵抗氧化酶的活性(SOD:F(2,21)=53.90, p<0.0001,AKK組vs模型組p<0.001;CAT:F(2,21)=21.58, p<0.0001,p<0.05;GSH-Px:F(2,21)=32.79, p<0.0001,p<0.05)。
AKK抑制腎臟炎癥級聯(lián)反應
研究發(fā)現(xiàn),AKK通過抑制TLR4/NF-κB炎癥通路,顯著降低腎臟中TLR4受體及磷酸化NF-κB水平,阻斷炎癥信號激活;同時下調MMP9表達(F(2,6)=9.705, p<0.05),抑制炎癥巨噬細胞遷移。實驗進一步證實,AKK減少NF-κB核轉位,降低其轉錄活性,并顯著降低腎臟中TNF-α(降低59.2%)、IL-1β(降低62.4%)、IL-6及MMP9蛋白水平(p<0.05-0.0001)。
AKK重塑腸道菌群結構與多樣性
研究通過主坐標分析(PCoA)和非度量多維尺度分析(NMDS)對小鼠腸道菌群進行物種水平的降維分析,結果顯示AKK干預組與模型組的腸道菌群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表明,AKK干預顯著增加了腸道菌群的物種豐富度,這一點通過豐度覆蓋估計器(ACE)指數(shù)(p < 0.05)和觀測到的物種數(shù)量得到了證實,表明AKK對腸道微生態(tài)具有調節(jié)作用。
AKK動態(tài)改善腸道生態(tài)穩(wěn)定性
研究動態(tài)監(jiān)測了野生型對照組、db/db模型組及AKK干預組三組小鼠在干預前、干預期間及干預后的腸道菌群多樣性變化。結果顯示,AKK干預顯著改善了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具體表現(xiàn)為干預后AKK干預組的α多樣性指標(包括ACE、Chao1、sobs、Shannon、invsimpson、Shannoneven、Simpsoneven、Pielou's evenness及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均顯著高于db/db模型組(所有p<0.01,Simpsoneven除外,p<0.05),而反映優(yōu)勢菌群集中度的Simpson指數(shù)則顯著降低(p<0.01),表明AKK干預有效提升了菌群豐度、均勻度及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干預前及干預期間,AKK組與模型組的各項菌群指標并無顯著差異,但隨著干預的持續(xù)進行,db/db小鼠的菌群多樣性呈現(xiàn)出進行性下降的趨勢,而AKK干預則成功遏制了這一趨勢,有效維持了腸道生態(tài)的穩(wěn)定性。
跨域調控:AKK靶向特定菌屬改善代謝-腎臟軸
通過分析AKK對腸道微生物的調控方向與微生物-代謝參數(shù)相關性,揭示了其腎臟保護作用的潛在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AKK干預后,與腎功能參數(shù)呈負相關的Duncaniella muris豐度顯著上調,而與代謝參數(shù)呈正相關的s_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豐度被下調。這種調控方向與微生物-代謝參數(shù)相關系數(shù)符號的一致性表明,AKK并非隨機改變菌群結構,而是通過選擇性調節(jié)特定菌屬(如促進有益菌Duncaniella muris、抑制潛在有害菌Lachnospiraceae科未分類菌)來改善代謝紊亂和腎功能損傷。
南昌大學聶少平團隊研究證實,AKK通過腸-腎軸多靶點調控顯著改善db/db小鼠DKD:該菌株可抑制腎臟氧化應激(降低MDA水平、恢復SOD/CAT/GSH-Px活性)與炎癥反應(阻斷TLR4/NF-κB通路、下調TNF-α/IL-1β/MMP9表達),同時緩解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病理改變,最終逆轉腎功能損傷(改善BUN/Scr/尿白蛋白指標)。機制研究表明,AKK通過重塑腸道菌群結構(富集Duncaniella muris、抑制Lachnospiraceae)構建菌群-代謝物-宿主軸,為微生物靶向干預代謝性腎病提供新策略。
參考文獻
Liao, Z., Zhou, J., Lin, J., Zhu, Y., Feng, J., Cheng, Z., Li, X., Li, Z., & Nie, S. (2025)。 Supplementation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mprov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 in db/db mice. Food Bioscience, 69, 107042. 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5.107042
作者簡介: Joy,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專業(yè)研究生,目前從事功能食品產品研發(fā)工作
日期:2025-06-18
工業(yè)化與生活模式轉變導致代謝性疾病激增,預計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達7.84億,其并發(fā)癥糖尿病腎?。―KD)作為慢性腎病主因,通過高血糖驅動的代謝紊亂使終末期腎衰竭風險增10倍,并占全球慢性腎病病例的25%-40%,構成重大健康威脅。
飲食模式的西化以高糖、高脂、低纖維為特征,顯著重塑了人類腸道菌群結構,導致微生物多樣性銳減及功能失衡。這種生態(tài)紊亂通過多重機制加劇代謝性疾病風險:菌群代謝產物譜改變可誘發(fā)胰島素抵抗,腸道屏障功能受損引發(fā)內毒素移位,慢性低度炎癥反應持續(xù)損傷胰腺β細胞及腎臟組織。值得注意的是,發(fā)展中國家群體因膳食纖維攝入量較高,其腸道菌群多樣性及短鏈脂肪酸(SCFAs)產生菌豐度普遍優(yōu)于發(fā)達國家,這與其較低的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存在顯著關聯(lián)。
疣微菌門核心成員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因其獨特的生態(tài)調節(jié)功能脫穎而出。作為健康腸道黏膜的“守門菌”,AKK通過降解黏蛋白產生SCFAs,不僅為腸上皮細胞提供能量底物,更經FFAR2/3受體信號通路激活調節(jié)性T細胞(Treg),構建腸道免疫穩(wěn)態(tài)。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顯示,AKK豐度與肥胖、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顯著負相關,而補充該菌可顯著改善超重/肥胖人群的胰島素敏感性(HOMA-IR降低27%)、降低血漿總膽固醇(降幅達15%),并恢復腸道屏障完整性。這種“菌群-代謝物-宿主”的交互作用網(wǎng)絡,使AKK成為干預代謝性疾病及糖尿病腎?。―N)的理想靶點,其通過調節(jié)腸道生態(tài)平衡阻斷代謝綜合征-慢性腎病惡性循環(huán)的潛力亟待深入挖掘。
南昌大學研究:AKK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糖尿病腎病機制
南昌大學聶少平團隊利用轉基因小鼠模型,將六周齡SPF級雄性C57BL/6(Lepr)wt/wt野生型小鼠與BKS-Leprem2Cd479db/Gpt(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分為三組,在嚴格控制的飼養(yǎng)條件下(12小時光照-黑暗循環(huán),濕度50±10%,溫度23±2°C),對野生型對照組(n=10)和db/db模型組(n=12)給予溶劑,而對AKK干預組(n=11)每日灌胃1.0×109 CFU AKK懸液(AKK為善恩康自主研發(fā)的AKK PROBIO菌,保藏編號為CGMCC No.20955),持續(xù)8周。研究監(jiān)測了小鼠的代謝指標(體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腎功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氧化應激與炎癥指標(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炎癥因子表達),并分析了腸道菌群變化。
AKK改善葡萄糖代謝與血脂異常
本研究對db/db糖尿病小鼠實施了為期8周的AKK菌口服干預,并每兩周監(jiān)測代謝指標變化。結果顯示,隨著治療周期延長,AKK干預組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呈現(xiàn)漸進式下降趨勢,至干預結束時較模型組顯著降低(p<0.0001),表明AKK具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降糖作用。盡管葡萄糖耐量試驗(GTT)結果未達統(tǒng)計學顯著性(p=0.098),但曲線趨勢顯示AKK干預可輕微改善葡萄糖代謝能力。
在治療后測量了小鼠的血脂水平。AKK顯著降低了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F (2,21) = 195.8, p < 0.0001)、總膽固醇(TC)(F (2,21) = 73.71, p < 0.0001)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F (2,21) = 331.9, p < 0.0001),并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F (2,21) = 125.6)。
AKK對腎功能的保護作用
本研究通過建立DKD模型,證實db/db小鼠的腎功能指標顯著異常:與野生型小鼠相比,其血尿素氮(BUN,F(xiàn)(2,21)=69.78,p<0.0001)、血清肌酐(F(2,21)=180.4,p<0.0001)及尿白蛋白(F(2,21)=605.7,p<0.0001)水平均大幅升高,明確提示腎臟損傷。經8周AKK干預后,上述指標均顯著改善,表明AKK治療可有效逆轉DKD相關的腎功能異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評估微量白蛋白尿的核心診斷指標,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在模型組中呈現(xiàn)極端升高(F(2,21)=249.6,p<0.0001),而AKK干預使其水平顯著回落……
AKK緩解腎臟氧化應激損傷
本研究表明AKK治療顯著DKD小鼠腎臟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與野生型小鼠相比,db/db模型組小鼠腎臟中丙二醛(MDA,反映脂質過氧化水平)含量顯著升高,而AKK干預后MDA水平顯著降低(F(2,21)=23.01, p<0.0001, AKK組vs模型組p<0.01)。同時,模型組小鼠腎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較野生型顯著下降,但AKK治療顯著恢復了這三種關鍵抗氧化酶的活性(SOD:F(2,21)=53.90, p<0.0001,AKK組vs模型組p<0.001;CAT:F(2,21)=21.58, p<0.0001,p<0.05;GSH-Px:F(2,21)=32.79, p<0.0001,p<0.05)。
AKK抑制腎臟炎癥級聯(lián)反應
研究發(fā)現(xiàn),AKK通過抑制TLR4/NF-κB炎癥通路,顯著降低腎臟中TLR4受體及磷酸化NF-κB水平,阻斷炎癥信號激活;同時下調MMP9表達(F(2,6)=9.705, p<0.05),抑制炎癥巨噬細胞遷移。實驗進一步證實,AKK減少NF-κB核轉位,降低其轉錄活性,并顯著降低腎臟中TNF-α(降低59.2%)、IL-1β(降低62.4%)、IL-6及MMP9蛋白水平(p<0.05-0.0001)。
AKK重塑腸道菌群結構與多樣性
研究通過主坐標分析(PCoA)和非度量多維尺度分析(NMDS)對小鼠腸道菌群進行物種水平的降維分析,結果顯示AKK干預組與模型組的腸道菌群結構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表明,AKK干預顯著增加了腸道菌群的物種豐富度,這一點通過豐度覆蓋估計器(ACE)指數(shù)(p < 0.05)和觀測到的物種數(shù)量得到了證實,表明AKK對腸道微生態(tài)具有調節(jié)作用。
AKK動態(tài)改善腸道生態(tài)穩(wěn)定性
研究動態(tài)監(jiān)測了野生型對照組、db/db模型組及AKK干預組三組小鼠在干預前、干預期間及干預后的腸道菌群多樣性變化。結果顯示,AKK干預顯著改善了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具體表現(xiàn)為干預后AKK干預組的α多樣性指標(包括ACE、Chao1、sobs、Shannon、invsimpson、Shannoneven、Simpsoneven、Pielou's evenness及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均顯著高于db/db模型組(所有p<0.01,Simpsoneven除外,p<0.05),而反映優(yōu)勢菌群集中度的Simpson指數(shù)則顯著降低(p<0.01),表明AKK干預有效提升了菌群豐度、均勻度及系統(tǒng)發(fā)育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干預前及干預期間,AKK組與模型組的各項菌群指標并無顯著差異,但隨著干預的持續(xù)進行,db/db小鼠的菌群多樣性呈現(xiàn)出進行性下降的趨勢,而AKK干預則成功遏制了這一趨勢,有效維持了腸道生態(tài)的穩(wěn)定性。
跨域調控:AKK靶向特定菌屬改善代謝-腎臟軸
通過分析AKK對腸道微生物的調控方向與微生物-代謝參數(shù)相關性,揭示了其腎臟保護作用的潛在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AKK干預后,與腎功能參數(shù)呈負相關的Duncaniella muris豐度顯著上調,而與代謝參數(shù)呈正相關的s_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豐度被下調。這種調控方向與微生物-代謝參數(shù)相關系數(shù)符號的一致性表明,AKK并非隨機改變菌群結構,而是通過選擇性調節(jié)特定菌屬(如促進有益菌Duncaniella muris、抑制潛在有害菌Lachnospiraceae科未分類菌)來改善代謝紊亂和腎功能損傷。
南昌大學聶少平團隊研究證實,AKK通過腸-腎軸多靶點調控顯著改善db/db小鼠DKD:該菌株可抑制腎臟氧化應激(降低MDA水平、恢復SOD/CAT/GSH-Px活性)與炎癥反應(阻斷TLR4/NF-κB通路、下調TNF-α/IL-1β/MMP9表達),同時緩解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病理改變,最終逆轉腎功能損傷(改善BUN/Scr/尿白蛋白指標)。機制研究表明,AKK通過重塑腸道菌群結構(富集Duncaniella muris、抑制Lachnospiraceae)構建菌群-代謝物-宿主軸,為微生物靶向干預代謝性腎病提供新策略。
參考文獻
Liao, Z., Zhou, J., Lin, J., Zhu, Y., Feng, J., Cheng, Z., Li, X., Li, Z., & Nie, S. (2025)。 Supplementation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mprov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me in db/db mice. Food Bioscience, 69, 107042. 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5.107042
作者簡介: Joy,食品營養(yǎng)與衛(wèi)生專業(yè)研究生,目前從事功能食品產品研發(fā)工作
日期:2025-06-18